(前:采蘋詩社是北京曲水蘭亭詩社的一個分支,于2017年年初組建,由年輕女詩人組成。目前詩社中有6位女詩人,還有詩詞顧問、書法顧問、繪畫顧問。)
約一兩個月前,好友劉子菲要舉辦一場納蘭文化嘉年華活動,邀請我和詩社好友一起來參加,并請我幫忙一起籌辦。我一想是個好事,一個是愿意幫子菲做點推動納蘭文化的事業,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們采蘋詩社今年還沒有搞過線下活動,正好借此機會邀請大家參與一次。于是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時間很快過去了,進入五月底,終于得知嘉年華主題為“當納蘭性德遇見蒲松齡”,時間場地安排也都妥當,定于6月10日在海淀北部文化館開辦。于是我向采蘋詩社的朋友們、曲水蘭亭的朋友們以及國藝新時代的朋友發出了邀請。
?
但是一方面因為處于年中,大家工作都十分繁忙,考試的、出差的、講學的,再一個大家居住的地方遍布京城各處,海淀北部文化館地理位置偏遠,最后報名者聊聊無幾。我十分理解大家,想著那就順其自然吧。結果,由于各種原因,就在嘉年華開始的前幾天,我受到子菲重托,她的事情太多無力分身,希望我能幫她去籌辦這個嘉年華,并且擔任活動主持人和撰寫新聞稿。一個巨大的任務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深知這是子菲對我這個朋友的信任,因為一個多月前我也曾答應過一定會幫忙,此時我工作再繁忙也會履行承諾,把這件事弄好。
?
6月6日,子菲把她那邊之前的一個安排交給我,我看了一下只有五六個節目。如果是一個半小時的活動,這點節目肯定不夠。子菲說看看你那邊的詩友們的節目一并加上來。我知道我的詩友們都多才多藝,如果可能,這個舞臺一定要讓大家展示。但是一看時間只剩下三四天了,我真不確定大家能否參與。然而什么事就怕認真兩個字,我開始給我的朋友們一個一個打電話發信息,給他們介紹這次嘉年華的優勢和特點以及平臺,并誠邀他們來參與。結果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我的這些朋友們都給予了支持!張力夫先生百忙中應邀為蒲松齡寫詩,趙增福老師、劉先德老師、劉清景老師紛紛獻上墨寶。趙增福先生活動當天因為要參加一個幾十年沒見的小學同學聚會,怕耽誤下午的事,早上特地開車從南二環先把書法送到位于北六環的海淀文化館給我。劉清景老師家住通州,因為太遠,專門把書法快遞給我,劉先德老師當時一周都在北大學習,周六家里又來了客人,但他仍擠出一上午時間去創作,然后還從南四環幫我送到北三環。6月10日,活動如期進行,范京廣姐姐從大興驅車一百多公里、關亞寧帶著6歲的小竹迪從大通州坐幾個小時的地鐵準時到達文化館。藍江妹妹在上大學,第二天要參加考試,仍拿出時間準備新節目并且提前到場。還有我的同事劉宙,工作繁忙,又抄起許久沒練的樂器塤重新操練,并到場演出!正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神一樣的隊友,才使得我們的活動如此出彩!
?
我也歷經周四、周五兩個晚上,加周六一整天的緊張籌備,寫串詞、聯系各方面的演員朋友、取書法作品,以及安排當天活動細節、寫新聞稿,總算于9日深夜全部準備就緒。活動如時開始了,我的主持深情滿滿、信心十足,用京廣姐后來發給我的短信說:“你的氣場太強了!鎮住全場。”我想告訴她,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一眾好友的支持和幫助才讓我散發出無比的自信和力量!我也終于不負重托,圓滿完成了子菲交給我的重任,籌辦并主持好了這次“當納蘭性德遇見蒲松齡”主題嘉年華活動。真心感謝子菲的信任、感謝我的諸多文藝界好友的鼎力支持!不知如何更多地用言語表達,只想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藍江詩【觀馬瑞芳教授品紅樓講座感懷】
少年聞道未稱奇,新歲經霜愴有思。
物我塵凡何是夢,或然窺破已歸時。
書法家劉清景書,現場贈與百家講壇名家馬瑞芳老師。
“聊齋有味,妖鬼多情,珠璣慢品,如沐春風。”
采蘋詩社?商瑤句,書法家劉先德老師書,現場贈與馬瑞芳老師。
商瑤【現場聆聽馬瑞芳教授講聊齋即興二首】,現場讀給馬瑞芳老師聽。
雨后新晴好,荷裙帶露香。
遠見西山美,近聽金玉章。
?
狐鬼神妖事,妙言馬瑞芳。
須臾人世路,字字入情長。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韋應物
當納蘭性德遇見蒲松齡主題嘉年華精彩集錦!
當日,我自信心滿滿登臺主持嘉年華活動。
中國瑜伽第一人,環球旅行家范京廣女士,也是我們采蘋詩社女詩人,現場演唱鄧麗君的經典曲目【獨上西樓】。
小書畫家名叫竹迪,今年只有6歲,他是著名寫意國畫大師關永起的外孫、我們采蘋詩社青年女畫家關亞寧的兒子。現場專注地寫了一幅字——“獨上西樓”
采蘋詩社詩人,青年女畫家關亞寧為活動潑墨,并贈與海淀檔案館。
竹迪管范京廣叫“姥姥”,引來現場眾人驚呼,一問才知,關亞寧叫范京廣“小媽姐”,這個稱呼也是沒誰了。
我的同事兼好友劉宙現場塤吹奏《枉凝眉》,把大家帶入清朝貴族深宅大院那愛恨情仇當中。
采蘋詩社年齡最小女詩人,90后在校大學生藍江妹妹,為大家帶來了京唱納蘭性德《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北京詩詞學會副會長,采蘋詩社詩詞顧問張力夫先生為蒲松齡創作詩歌,由劉先德、趙增幅老師潑墨,現場贈予蒲松齡紀念館。
2001年張力夫先生創作:“古木寒郊草暗生,聊齋舊夢惹幽情。浮沉我亦歸黃土,是鬼是人終不明。”【劉先德 書】
2018年張力夫先生創作:“擅寫華胥第一人,談狐說鬼駭心神。翛然寄世棲村野,篤定千年不老身。”【趙增幅 書】
后,我的忘年詩友,年近80歲高齡的田麥久先生也發送來1993年為蒲松齡創作的詩歌,為活動助興。
田麥久:“近日未能參加日前舉辦的【納蘭--蒲松齡主題活動日】,甚以為憾。晨起憶及1993年春,曾往訪山東淄川蒲松齡故居,留七絕兩首。”
訪山東淄川蒲松齡故居
(一)
殘瓦寒燭對夜空,喜悲字字誡人生。
只緣世上多空漠,卻向狐娟寄戀情。
(二)
炎涼世態看淄川,重情多義是鬼仙。
歲歲先生祭掃日,八方狐女唱柳泉。
一天活動結束后,我邀請眾友人到稻香湖雅聚。
稻香湖美景。
和篆刻大師趙增幅先生一起參觀海淀美術館。
我們一行好友在荷塘之畔暢聊詩意生活,吸引了許多游人駐足,一位小朋友過來問叔叔這個是什么?可不可以再吹一個?
我們的幕后大攝影師,全國愛民模范,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譚飛警官。
另一位幕后大攝影師,國藝新時代90后小才女章靜。
感謝兩位攝影師為我們美好的一天留下永恒的記憶!
文字撰寫:玲瓏翦水
本期編輯:玲瓏翦水
圖片來源:譚飛、章靜、納蘭文化